摘要:此次新闻通气会上,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、同济大学、科创帮作为三家受邀单位进行了现场发言,介绍了各自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模式及经验,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问题。
6月20日上午,市科委召开新闻通气会,市科委总工程师、新闻发言人傅国庆出席并主持会议,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、市教委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龚晋对《行动方案》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解读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文汇报、中青报、新民周刊等多家媒体现场采访报道。
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国家推出了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》、《实施<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>若干规定》、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》。“行动方案”要求“各地方要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职能,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,明确工作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,逐级细化分解任务,切实加大资金投入、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”。
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已进入全面深化、全面落实的关键阶段,市委、市政府把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摆在了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位置。自2015年底以来,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果转化机制障碍、解决路径,市科委会同相关委办局开展高校院所、企业和服务机构调研,并连续两年试点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,在调研实践中梳理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“短板”,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、高校院所科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、服务机构专业化能力不足、服务人才缺乏、金融资本活跃度不够等。
成果转化难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,国外技术转移的经验主要体现为:法律先行、主体跟进、系统支撑。本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坚持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,系统设计、协同推进,转变理念、激发动力,从两个层次系统推进:第一层次是制度层,从宏观层面,配合国家,结合上海实际,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,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不久前出台的《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》已从制度层面基本解决“三权下放”等成果转化动力问题。第二层次是落实层,结合实际问题,推进法规及制度落地、实施,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生态,因此《行动方案》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问题。
作为上海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“三部曲”之一,《行动方案》以形成国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高地、打造国际国内科技服务机构和人才的汇聚中心、建设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技术交易中心为主要目标,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素功能提升(科技成果转化主体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、科技成果信息库)、生态环境营造(各类平台和网络体系建设)2条主线、4项重点任务、15项子任务展开,涉及23个委办局、部门以及各区政府。
此次新闻通气会上,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、同济大学、科创帮作为三家受邀单位进行了现场发言,介绍了各自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模式及经验,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问题。